前陣子為某機上雜誌寫的。其實覺得沒有寫得很好,因為我原本還想寫到粉粿的說,才發現粉粿根本不用米!之所以硬要貼出來,大約是近日死線相逼,頻頻想起一些久違的美食的緣故吧……
*** *** *** ***
村上春樹在《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》書中寫著「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,就不必這麼辛苦了。我只要默默伸出酒杯,你只要接過去安靜地送進喉嚨裡去,只要這樣應該就成了。非常簡單,非常親密,非常正確」。
其實,台灣的小吃,也有著這種「非常簡單、非常親密、非常正確」的味道——那就是米食。滷肉飯也好,米粉也好,粽子也好,存在於每個人心中「簡單、親密、正確」的味道就是家和家鄉的味道,「粿」,更是如此。
《集韻》、《廣韻》說「粿」字是「淨米也,又米食也。」《說文》解作「穀之善者;一曰無皮穀。」用望文生義的角度,「粿」字由「米」、「果」二字組成,顯見它是米處理後的結果。台語的「粿」就是客家話的「粄」。
大致說來,粿的做法是米加水磨成漿,再經過加料、蒸炊等步驟就可完成,不過選材和工序也有不同,以台灣過年必吃的菜頭粿(蘿蔔糕)、甜粿(甜年糕)為例,正好可說明兩類做法。
菜頭粿是用浸泡後的在來米加水磨漿,接著把炒好的菜料放入米漿混合,先以小火略煮至半熟,然後倒入模型,再以大火蒸熟。甜粿選用的則是糯米,浸泡過後加水磨成米漿,接著要費力把米漿脫水,取一部分已脫水的粿糰煮熟,是所謂的「粿粹」,然後將粿粹及糖、其餘粿糰和勻揉製,再用中火慢慢蒸熟。如菜頭粿做法的有碗粿、芋粿巧(翹)、油蔥粿、發粿(發糕)……等口感偏向鬆軟,屬於「米漿類」的米食。而採取甜粿做法的包括鼠麴粿、紅龜粿、菜包粿,以及麻糬、湯圓……等口感Q彈,屬於「漿糰類」的米食。
早期磨米漿得用石磨慢慢磨,把米漿變成粿糰必須用石頭把水分壓出,每個步驟都費時費力,所以多在年節召集全家甚至和鄰居一起製作,因而許多人對粿的回憶也伴隨著「過年」、「阿嬤做的粿」這些關鍵字。如今家中還有石磨的人已是少數,自己想做粿的多半會選用乾的米粉加水做米漿,重點是必須依照目的挑選米粉,因為用在來米粉、糯米粉做出來的結果大不相同。
提到年節吃粿,每種粿都配合發音,各有其意。如發粿的「發」代表發財、大吉大利;甜粿有「甜甜過好年」的意思,也代表年年高昇;菜頭粿則象徵好彩頭。過年以這三樣米製品來祭祀,是為了祈求發財、高昇、好兆頭--把這些粿吃進肚裡,彷彿將好運吞下,保證來年一定能順順利利、升官發財。此外,大年初九天公生用喜氣洋洋的紅龜粿祭拜,客家習俗在小孩滿月時則將紅(龜)粄分送親朋好友。清明時節也要有粿,取「拜粿有傢伙(財產)」的涵義。通常用鼠麴草或艾草做的淡綠色草仔粿來掃墓祭祖。
除了年節,台灣人的生活時時有粿的蹤跡。大多數的粿在傳統市場可以買到,至於最常見也最受喜愛的要算是碗粿了,不僅由北到南都有受歡迎的好吃店家,現在連便利店也有賣,雖然只是微波食品,但當你想吃的時候不用跑太遠就能吃到,不也是種簡單的幸福?
下回,若是聽到「來喔,來吃好吃的粿喔,有芋粿、菜頭粿、油蔥粿……」的錄音叫賣,不妨停下腳步看看。或者,直奔到你最愛的攤子,在熱熱的碗粿上澆淋美味的醬油膏與醬汁,享受大快朵頤的滿足!
7 comments:
唉~ 其實 我的食材櫃子裡面
放著至少有五種的粉料
要做粿不是問題
問題在於 吃粿對大猩猩體重有負面影響!
所以還是忍耐一下慾望
讓體重直線下降比較重要!
快要離開9字頭了
再拼一下...
不然你辛苦點做粿
然後都給企鵝弟弟吃好了 XD
大猩猩已經減了幾公斤阿?
是不是接近發表「猩派減重心法」的時候了…
剛剛煉了一鍋超高熱量的洋蔥湯
接下來通通給企鵝喝
我只嘗一口的味道
過幾天會po洋蔥湯
猩派減重心法啊(從最重的開始算 已經少了25kg有了吧)
等我降到八字頭吧
25kg!太強了!
真的佩服到五體投地~ XD
要能夠之後還持續不覆胖
那才有用吧...
唉!這是我最喜歡的食物呢!胃切除了以後卻成為頭號禁忌,看的口水都要留出來了呢!
不過,總還是有phoenix大哥現在能吃的美食吧
能吃就是福!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