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turday, November 24, 2007

2007東京小遊記 2:築地修辭學

正如觀眾所知,喜愛吃喝卻並非有錢人的在下,只要提起築地市場,就會露出心嚮往之的神情。無論壽司、生魚片、海鮮丼、碩大肥美的日本牡蠣、香濃柔軟的蛋包飯、好吃又便宜的咖哩……築地市場都有。

出發之前,我看著電視上那些介紹日本美食的節目,一面嗤之以鼻用不甘示弱的口吻宣示「哼,反正我很快就要去築地市場吃」,一面暗自猛吞口水,而且某天在微風百貨超市看到札幌來的「空弁」(空港便當是也),就忍不住先買了個蟹肉海膽鮭魚卵便當來嗑了。

感同身受陪朋友經歷了頭一晚入住旅館的意外後,隔天早上在灑著陽光的晴空中,我懷著雀躍的心情搭地鐵前往築地市場,下車前開始猶豫今天到底要吃哪一家、要吃什麼好……當我決定要嘗試 6 號館「おかめ」的Oden(關東煮 = 台語通稱「黑輪」)時,赫然發現它變成一家壽司店了【os:幾年沒去東京,一定要變化這麼大嗎】!

接著只好改變計畫,去 8 號館的「高はし」吃 安康魚 好了。沒想到遠遠就看到店門口擺著告示,大標大字寫著「JAPANESE PeoPle ONLY」──身為外國人的我直覺這是某種歧視吧。大標下面還用日文繼續密密麻麻寫了一堆不可以這樣、不可以那樣;加上隔壁隔壁的壽司店「鮨文」也貼著「禁止寫真」,我開始感到期待落空再落空,食慾也越來越低。


多年前在築地市場才剛打開地圖,就有人前來關切我要去哪、指點迷津,因此一直覺得築地場外那個「人情味滿溢」的標語是真實貼切的寫照,今年它卻顯得有點諷刺。老實說付錢去吃東西並沒有絕對一定要拍照,但看到「JAPANESE PeoPle ONLY」、「寫真禁止」這麼直接的字眼不免令人不悅(更何況我花了機票錢、旅館錢,消費稅也一併奉送給日本政府)。更要命的是,它讓我想起前一晚旅館櫃檯人員跟我朋友盧住宿問題時連一個 "sorry"、 "excuse me" 都沒有的無理+無禮。

嗯,也許,築地市場不需要修辭學吧。

*圖說:照片雖拍糊,但大標還可以看得清楚的啦 +_+ !!!
    仔細看發現店家是(勉強)允許拍食物,禁止拍攝的是店內。
    不過
「xx禁止」的紅色字跳在眼前,能不敬而遠之嗎?

Tuesday, November 20, 2007

樸實溫暖好包子

幫機上雜誌寫的稿,終於可以放上來了。說實在「包子」這個題目不好寫,原本也打算寫一下小籠包、寫一下破酥包什麼的,但發現這樣寫來一定會變成沒頭沒腦、毫無關聯的文章,不如就單純用「包子」來寫意算了……

     ***     ***     ***     ***

Steam buns (baozi), warm up the winter

印象中,在關東煮列入商品項目之前,便利商店冬季的廣告情節多半是主角在呼氣成白煙的冷天之中,衝進店裡購買熱騰騰肉包的畫面。我也一樣。天冷時,我喜歡雙手捧著熱包子就口進食,當手、口、胃同步獲得溫暖慰藉,這種小小的幸福與滿足感,和夏天大口吃冰的清涼暢快過癮大異其趣。

我也曾在攝氏溫度零下的北海道冬季旅行途中,一時受了廣告海報上冒著熱氣的包子吸引,隨即走進商店買了好幾個熱包子打算在往東京的火車上慢慢享用──卻沒考慮到室外是近乎冰箱冷凍櫃的氣溫,還沒上車,熱包子就差點被陣陣寒風吹成冷凍包子了……想像中的暖意迅速降溫,享用肉包的畫面彷彿小女孩的火柴熄滅、消失成輕煙,然後不由得對自己缺乏現實考量的「想太多」啞然失笑。

包子在日本叫做「中華まん(man)」,肉包則是「肉まん」,まん取自饅頭的「饅」;而訪客到日本時,也會發現包著豆沙甜餡的包子點心日文叫做「饅頭」──若以為是日本人搞不清楚包子與饅頭,那誤會可大了,因為包子的確是從饅頭演變而來。

饅頭公認為是諸葛亮發明的,當他七擒七縱南蠻王孟獲,回到瀘水(現在的金沙江)時遇到狂風巨浪無法渡河,孟獲表示只需用四十九顆人頭和黑牛白羊祭祀河神,自能風平浪靜。但諸葛亮認為不能妄取人命,吩咐廚師宰牛馬和麵,內包牛羊肉,製成假人頭,以此「蠻頭」祭瀘水,祭罷,風浪平息。後來「蠻頭」訛傳為「饅頭」二字。

根據這段故事,可見饅頭本來就包著肉餡,且因用來代替人頭,所以個頭不小。而諸葛亮用饅頭代替人頭祭祀,也使它成為祭饗供品的一部分,直到唐代,饅頭才變得較小,並由供品轉變為點心,甚至有「玉柱」、「灌漿」等別稱。宋時,成為普遍的食用點心,因為其中有餡,就稱做「包子」;但不論有餡無餡,只要蒸食者,都可叫做饅頭。

有餡者稱包子、無餡者稱饅頭的分別大致在清代成立,而且這分類方式屬於北方觀點。對今之食客來說,名稱叫做包子饅頭其實不重要,重要的是好吃與否──無論大肉包、小籠包,肉餡飽滿多汁最關鍵;無論菜包、叉燒包、豆沙包、芝麻包,料好實在最要緊。不過包子要好吃,不能一昧追求內餡美味,還要包子皮這位功臣:裹住內餡的包子皮就像棒球投手的終結者、足球場上的守門員,用份量相宜且有彈性的外皮,守護精心調製的內餡,讓人在咬下包子的瞬間,從樸實無華進入美味天堂。

餡料豐富結合彈力外皮還不是完美的包子,沾醋沾醬加調味的確也能使美味程度再進化,然而醬料絕非促成「天下第一味」的關鍵,因為這最後一味正是熱騰騰的蒸氣──唯有剛出爐、熱氣如白霧繚繞其上,拿著怕燙,先揣在口袋暖手,還要頻頻吹涼才敢吞入口,才是教人垂涎三尺的好包子!

Monday, November 19, 2007

2007東京小遊記 1:toyoko inn事件(下)

這次的旅行還想不到適切的說法。用「震撼」來形容似嫌過於誇張,那麼,暫且就用「意料之外」來概括吧。

出發之前有Toyoko Inn事件,出發當天一早被地震搖醒,台北如同前幾天仍舊下著大雨,打電話叫不到計程車,只能拉行李去大馬路攔車,到了松山機場找不著國光號機場巴士的站牌,是眼見巴士開過另一個車道,才急急忙忙撐著小雨傘追過去。車行半途,才突然播起一部怪怪法國片【註】,我認得女主角茱麗葉畢諾許、男主角也很眼熟(偏偏就是想不起名字),劇情圍繞著由隱藏式攝影機拍攝的錄影帶,還有斬雞頭濺血的驚人畫面……但影片還沒播完,巴士已經到機場。以下這句台詞倒是印象深刻,極可能是Toyoko Inn櫃檯人員的座右銘。

「想揍就揍我阿,揍我你也不會比較了解我……」

這似是而非的狀況,就像朋友在Toyoko Inn 池袋2館 check-in 時的遭遇。朋友拿出訂房成功通知的 email 後,櫃檯人員說根據這個訂房編號,朋友只訂了一晚的住宿──還真是見鬼了,我們收到的 email 明明就寫著住宿兩晚!現在到底什麼情形阿???

最令人抓狂的是,櫃檯只是拼命重覆「根據編號怎樣怎樣」,一副是我們這些來住旅館的客人不對似的,完全沒有試圖解決問題的意思,盧了半小時,才對我朋友說:「那我現在重新幫你訂房。」真是搞得人火冒三丈、七竅生煙,一整個抓狂!

我因為以前辦了國際會員卡,所以是在日文網站訂房,check-in 時完全沒問題。可是這回幫其他朋友在中文網站訂房(不知為何,我的 firefox 一開 Toyoko Inn 英文網站就會自動掛掉、不得不用中文網站),卻害得她們每個人都遭遇困擾,實在無法不令我懷疑 Toyoko Inn 這邊有歧視中文使用者的傾向(因為朋友六月去沖繩住 Toyoko Inn,在英文網站訂房、住房都很順利阿~)。

糟糕的除了check-in 事件,印個資料也讓我差點抓狂。由於我的東京旅遊重點在築地市場,因此和其他朋友以景點為主的行程很難配合,最後只能找一天晚上大家一起吃頓飯。懼怕煙味的我於是被交付尋找有禁煙席餐廳的任務,在 lobby 電腦上搜尋之後,想將餐廳資料印出來之際,發現印表機沒紙。

我先用英文向櫃檯人員A說明印表機沒有紙了,她只回答請稍等,繼續轉頭處理其他房客check-in 以及拿取鑰匙的事,把我晾在一邊。接著有看似店長or 經理級的人也到櫃檯幫忙,卻是在回答某日本房客詢問如何前往成田機場,甚至貼心把車次、搭車時間、買票方法都查給那位日本客人。冷眼旁觀之後,我改用日文對櫃檯人員B表示「印表機沒紙了」,她淡淡回說印東西是免費的,問我要幾張紙,我沒好氣回答「一張而已」,她便跑進後方辦公室,真的只拎一張紙給我。

即便是新開幕特價,即便房間用的是液晶電視,但這次住 toyoko inn 的感覺,實在是、頗糟。

註:搜尋發現,應該是這部《 Caché 》吧 

Wednesday, November 07, 2007

2007東京小遊記 0:toyoko inn 事件(上)

因為事出突然,先簡單寫一下

九月下旬我就發現Toyoko Inn網站預告說
池袋北口2館新開幕有優惠
單人房不到4000yen,雙人房不到6000yen

於是我甚至通知朋友,大家約好一起去東京
趁有便宜住宿,還可以多住幾晚
也很熱心地在九月底以前幫大家上網訂房
由於雙人房早就沒了,只好每個人都訂單人房

網路訂房時發現Toyoko Inn網站說特惠價只能連續住兩晚
只好訂了好幾次 ” 2x_”
也有心理準備要重複收行李、check-out、check-in的動作

萬萬沒想到……
比我早幾天出發的朋友傳來消息說
他們一到Toyoko Inn,櫃檯人員堅稱他們是連續住宿
硬要他們從第三晚開始改成原價單人一晚7300yen(我朋友訂的是2x4=8個晚上)

雖然朋友將旅館寄來訂房成功的幾封email 列印出來
且上頭顯示的價格都是以特價計算的
但Toyoko Inn櫃檯仍舊態度很硬地說:"這是規定!"
朋友後來吵不過,又擔心會流落街頭,最後只好乖乖掏錢出來

聽到這事,讓即將出發的我感到很生氣
一方面整個情況演變成 "這是我的錯"
【os:這不是害我沒朋友嗎?】

一方面我還得擔心自己去住時,會有什麼遭遇

更糟的是,我對Toyoko Inn 的好印象全都沒了~